“使物背向我”——审视宋江形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
钱锺书《管锥编·周易正义·艮》引十七世纪英国诗人 Phineas Fletcher 于 The Locusts 中的一段情节,“罪恶( Sin )现女身,面抹粉施朱,掩饰本相,以蛊媚凡俗,而背尻深黑作夜色” ,又引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五回“两面国人‘和颜悦色,满面谦恭光景,令人不觉可爱可亲’,而唐敖揭起脑后浩然巾,只见‘裹面藏着一张恶脸,鼠眼鹰鼻,满脸横肉’”与第三十九回“两面国王‘浩然巾内久已藏着一套坏脸’,‘对着人是一张脸,背着人又是一张脸’” ,旨在说明观人不能仅从一方面下手,而是必须对他的“正面”与“背面”有着充分的认识,从而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立体的形象。《水浒传》中的宋江正是一个有待我们从“正面”与“背面”两种视角去进行解读的复杂矛盾的艺术形象。说起宋江的复杂性和多面性,我们不妨参考历代名家对他的评点,从中寻找一些线索。 明代晚期的著名文学批评家李贽认为,“水浒之众,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。然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也”,并且对他“身居水浒之中,心在朝廷之上,一意招安,专图报国”予以充分的肯定 。与李卓吾同时期的《容与堂评本》作者则对宋江很不客气,在小说第五十五回总评:“若夫宋江者,逢人便拜,见人便哭,自称曰‘小吏小吏’,或招曰‘罪人罪人’,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 … ” 明末清初时,著名《水浒传》评品家金圣叹更是毫不留情,一方面对梁山众人大加批评:“其幼皆豺狼虎豹之姿也,其壮皆杀人夺货之行也,其后皆敲扑劓刖之馀也,其卒皆揭竿斩木之贼也” ,另一方面对宋江口诛笔伐,“独恶宋江” 而将其“定考下下” 。进入清代,顺治年间的王仕云结合《水浒》小说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,比较客观地评述宋江传奇的一生:“宋江豪滑大侠,草泽亡赖,生当盛时,必不郁郁居人下,拘以名位,縻以爵禄,自不至犯上作乱而为盗。” 从以上这些评点可知,宋江这个艺术形象历来都是备受争议,褒贬不一,而这种现象可以归结到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。湖南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李友桥在《〈水浒传〉中宋江形象脱轨及其成因》一篇文章中条例清晰地概括了宋江的双重性:“他既是造反派首领,又是一个唯君命是听的‘忠臣’;他既是‘敢笑黄巢不丈夫’的人物,又是谨小慎微、唯唯诺诺的腐儒;他处处标榜义气,又处处玩弄权术;对封建社会的贪官污吏有时嫉之如仇,有时又卑躬屈膝;他揭起‘替天行道’的义气,只为了一头扎进统治阶级阵营...